本报记者马梅若
(相关资料图)
自5月17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内首度跌破“7”后,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走向关注度较高。最新召开的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CFXC)会议有关表述让市场吃了“定心丸”。
根据5月19日人民银行官网消息,5月18日,CFXC2023年第一次会议指出,我国外汇市场广度和深度日益拓展,拥有自主平衡的能力,人民币汇率也有纠偏力量和机制,能够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并表示“人民银行、外汇局将加强监督管理和监测分析,强化预期引导,必要时对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遏制投机炒作。自律机制成员单位要自觉维护外汇市场的基本稳定,坚决抑制汇率大起大落”。
我国外汇市场可实现自主平衡
能够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会议表示,近期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复杂严峻,发达经济体高利率、高通胀、高债务并存,货币政策紧缩效应显现,欧美银行业风险事件不断,推升了市场避险情绪,对美元汇率短期偏强形成支撑,人民币汇率近日双向波动态势明显。
对于下一阶段汇率趋势,会议认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大盘、国际收支大盘、外汇储备大盘稳固,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对汇率的预期总体平稳,是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的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同时,我国外汇市场广度和深度日益拓展,拥有自主平衡的能力,人民币汇率也有纠偏力量和机制,能够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外汇局近期也明确表示,“未来,我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依然牢固。”就2023年4月份外汇收支形势答记者问时,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市场预期明显改善,经济基本面对外汇市场的支撑作用增强。此外,随着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幅度放缓,有关外溢影响将逐步减弱。同时,近年来,我国外汇市场韧性显著增强,市场成熟度以及市场主体理性程度不断提升,能够更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业内专家也持相似观点,认为本轮人民币汇率波动主要受美元指数走高等多重因素推动,大概率是阶段性的。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常冉表示,5月份以来,在美联储加息有望进入尾声的预期下,美元指数出现小幅上行。比价效应下,人民币对美元会出现一定幅度贬值。不过,常冉认为,随着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债务上限僵局及银行业风险发酵,美元指数的支撑动能较有限,而国内经济逐步好转和国际收支结售汇顺差仍对人民币汇率起到支撑作用。基于此,他判断,年内人民币汇率平稳中可能有所升值。
在跨境金融研究院院长王志毅看来,上述CFXC会议释放了积极信号,是一种预期引导。王志毅对《金融时报》记者分析,5月17日,离岸人民币(CNH)和在岸人民币(CNY)双双破“7”,是时隔多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首次跌破“7”。随后,CNH汇率继续贬至7.05左右;5月19日,CNH一度跌破7.07。
“本次会议强调‘必要时对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遏制投机炒作。自律机制成员单位要自觉维护外汇市场的基本稳定,坚决抑制汇率大起大落’后,离岸人民币短线迅速回升数百个基点。”王志毅表示。
双向波动弹性增强
企业需牢固树立风险中性理念
在王志毅看来,此前人民币也出现过破“7”,但与2022年9月份时人民币汇率盘整结束后的贬值不同,本轮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明显。“其实,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都在加大。”王志毅分析认为,这也提示市场主体注意汇率风险。
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一直是近年来外汇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当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逐步增强,汇率风险管理成为涉外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提升实体经济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是做好“六稳”“六保”特别是稳外贸、保市场主体的实际行动,是进一步夯实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重要举措和基础性工作。
外汇局此前也表示,将继续全方位支持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管理,加强与有关政府部门的进一步协商合作,通过政府、银行、第三方机构“几家抬”的方式,降低企业的避险成本,吸引更多企业使用衍生产品,避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担心和面对汇率风险问题。例如,增加政策供给,鼓励银行提供更多的衍生产品为企业服务,支持银行发展线上交易服务,便利企业开展询价、交易。
同时,汇率风险中性机制被视为推动我国外汇市场发展的积极因素。本次会议提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外汇市场汇率风险中性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长效机制初步建立,企业风险中性理念持续增强,银行风险中性管理不断夯实,有利于推动外汇市场行稳致远。